藝術評論

  • 2023-04-22

    【郭老論美】畢卡索的「驚詫」眼神

    【郭老論美】畢卡索的「驚詫」眼神 文 / 郭少宗 畢卡索觀賞鬥牛,眼神透露一種對死生的篤定。(取自網路) 畢卡索(1881∼1973),另一個震古鑠今的名號。至...more

  • 2023-03-31

    景仰民國初年 文武前賢 - - 潘達微 冷殘先生

    景仰民國初年 文武前賢 - - 潘達微 冷殘先生 潘氏兼具革命救國救民心志,擅精創作詩文、繪畫、陶瓷、攝影、美術設計、戲劇編導、評論出版,曾任微官即辭,繼而辦孤兒院,設女...more

  • 2023-03-25

    【郭老論美】 郭老的珍愛「宇宙」–分享我的雕塑設計

    【郭老論美】郭老的珍愛「宇宙」–分享我的雕塑設計 文 / 郭少宗 2023..3.25 郭少宗雕塑作品「宇宙」蘊含中國古典虛實哲理。(郭少宗提供) ...more

  • 2023-03-22

    【郭老論美】石頭怎能成為藝術?- 藝術品環境性的重要

    【郭老論美】石頭怎能成為藝術?- 藝術品環境性的重要 文 / 郭少宗 2023.03.22 水戶市展望塔藝術館區磯崎新作品「景觀雕塑」引人矚目。(取自網路) 網路上有識...more

  • 2023-03-20

    【郭老論美】藝術與金錢的拔河

    【郭老論美】藝術與金錢的拔河 文/郭少宗 2023.03.20 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畫作南瓜(取自網路) 本人自詡為「美學偵探」,意指從各種視覺藝術作品中,仔細觀察、分...more

  • 2023-03-18

    【郭老論美】立體視點 vs.多重宇宙– 畢卡索大戰楊紫瓊

    【郭老論美】立體視點 vs.多重宇宙– 畢卡索大戰楊紫瓊 文 / 郭少宗 2023.03.18 電影「媽的多重宇宙」手繪海報融入熱狗手宇宙、七彩的龍、鸚鵡、福字和...more

  • 2023-02-28

    【郭老論美專欄】從史詩電影看悲情美學

    【郭老論美專欄】從史詩電影看悲情美學 文 / 郭少宗 2023.02.28 悲情城市以林文清一家人畫面的電影海報略顯斑剝,至今仍釘掛在瑞芳九份老街。(劉志聰攝) 原來,...more

  • 2023-02-22

    【郭老論美專欄】藝術難為? 當藝術遇到政治

    【郭老論美專欄】藝術難為? 當藝術遇到政治 文 / 郭少宗 2023.02.22 1982年建立的烏俄友誼紀念碑雕像,如今已被粗暴摧毀,人頭滾落在地。(取自網路) 文/郭少...more

  • 2023-02-09

    【郭老論美專欄】燈節的文化與社會省思

    【郭老論美專欄】燈節的文化與社會省思 文 / 郭少宗 2023.02.09 2023台灣燈會兔年主燈。(讀者王秀珊提供) 文/ 郭少宗 報載「台灣燈會」以「光源台...more

  • 2023-02-05

    【郭老論美專欄】金魚大師的美學寓言

    【郭老論美專欄】金魚大師的美學寓言 文 / 郭少宗 2023.02.05 圖/網路 一座平凡的金魚缸,養著四條金魚。顏色有金有銀,或紅或黑,形狀有長鰭有鳳尾,或羅漢頭或...more

  • 2023-01-31

    【郭老論美專欄】美學反指標

    【郭老論美專欄】美學反指標 文 / 郭少宗 文/ 郭少宗 圖/網路 近日思考審美課題:形似、精細、唯美。 此三則是美術之為視覺藝術的基本條件;賞心悅目雖是審美條件...more

  • 2022-12-23

    [ 遙想恩師楊三郎 “爬累的” ]

    [ 遙想恩師楊三郎 “爬累的” ]2022/12/23 1973秋日,新學期開學不久,第一堂油畫課。 十幾個青澀學子,在畫架前準備妥當,花果瓶罐靜...more

  • 2022-01-09

    茶金男主角張福吉酷似恩師廖繼春

    廖繼春,在臺灣藝術拍賣紀錄上,是一個響亮的名字。 廖老師(1902/1/4~1976/2/13)120歲冥誕,已過幾天,然而在我的心目中,永遠是一座清晰的標竿,一個燦爛的印記。 ...more

  • 2021-12-23

    [茶金美學三思]

    疫情漫長,深居簡出,閉門讀書之餘涉足追劇。 歲末迎來一齣「茶金」劇集。其時代背景1950是我出生前一年,劇中諸多事物如茶文化、客家莊、旗袍族、印度行……於我...more

  • 2021-09-26

    淺論「斯卡羅」的審美觀

    一 主題的人文精神 宗教情懷貫穿全劇,從血統出身、生存競爭、生態和諧、死生契闊……都充滿了「悲天憫人」的信念,全劇觀畢,無疑經歷一回心靈的洗滌。 原民...more

  • 2020-09-09

    [人道精神,二畫重看]

    [人道精神,二畫重看] 懷念本人恩師洪瑞麟 1956年作品「礦工群像」。 此作筆觸犀利,情感濃厚,堪媲美梵谷的「食薯者」。這在當年確屬難得的基層人民生活寫照。 ...more

  • 2020-01-08

    任何有我的所在,那裡就是春天!

    歲末,逐一檢視今年的創作。除了兩個系列的大幅抽象畫以外,竟然是為數近二百張的油性粉彩畫。 與友人提起五十年前,受廖繼春恩師的作畫方式啟發,廖師先以多彩繽紛的粉蠟筆簡筆捕捉,快速...more

  • 2019-12-24

    關於粉彩畫,我有一段長長的故事。

    關於粉彩畫,我有一段長長的故事。 1972年開始,我是國立藝專學生,在頻繁的裸女素描,水彩,油畫...課堂上,總覺得畫起來意猶未盡而感厭煩。於是勤跑圖書館,我發現了印象主義畫家竇迦(E...more

  • 2019-12-24

    [續談油性粉彩畫](台灣至今常誤稱蠟筆或粉蠟筆)

    [續談油性粉彩畫](台灣至今常誤稱蠟筆或粉蠟筆) 前帖提到的(粉性)粉彩畫,材質發明年代久遠,比起油畫出現更早。是早期歐美古典風格畫家經常使用於正式油畫作品,之前的練習草圖之用。 粉...more

  • 2019-10-15

    [ 梵谷 掙扎三部曲 ]

    圖一 鋪天蓋地的烏雲,既混濁且濃厚。天空簇擁的雲朵,只剩下雜亂無章的線條,色彩有如打翻了水彩畫洗筆桶,汙穢壓抑,顯現畫家心頭巨石一般的沉重。而村落農人,同樣的汙濁,同樣的扭曲,人世間的...more



1 2 3 4 5 6 每頁 筆 /共 117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