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留給杏壇新秀
學術光環留給後輩
五十五壯年,田園將荒蕪
及時奔赴那心靈的家園
太平洋波瀾似乎太平安祥
阿波羅初日曙光無比溫柔
花東縱谷的輕風斜陽向您召喚
移居東海岸,投入桃花源
馬太鞍溪水出奇平靜流淌
河床沙石積累如坟塚
兩岸耕田綿延,迤邐到出海口
幾株檳榔樹突出天際線
不論晴雨入夜後,月光遍灑大地
歲月靜好寫書天堂的序章
陶淵明濁酒猶如原住民小米酒
蘇東坡的“滄海寄餘生“正低吟
伴和著嘹亮的‘’娜魯灣‘’
啊!新雨舊友,天涯知遇
盡在黃昏時刻聚攏
在人生後半場迎接輝煌落幕
雨神把一夜暴雨如烈酒注入山頂堰塞湖
山神被強灌豪飲後,不勝酒力
終於醉嘔,吐出累聚多時巨量湖水
黑水污泥、碎石枯木、玉石俱焚
連天上星斗一併墜落
摧枯拉朽直衝下游,怒奔太平洋
蒼天不忍,竟以何者為芻狗?
堰塞湖已死,遺禍下游生靈
高教授下落不明,唯見家園一片污泥
在全面搶救光復鄉災區聲中
您猶如光復節一般消失
磊落生涯,魂歸何處?
眾人於教師節前夕呼喚仁心歸來:
庇佑眾生,安居樂業
求仁得仁,不遺遺憾
〔後記〕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23溢流,我及時獲知,大感不妙。晚間看完更多災難新聞後,與老同學林興華兄電詢平安否,告知他與災區有一段距離無慮,且提到許多親友居住光復災區。
24日晚上再聊災情,林兄便提到有位交大退休教授移居光復,且受災失聯消息。
25日晨新聞暴增,災情嚴峻,我便即席賦詩,從宏大視點談生態問題。之後與林兄電聊往返再三,告知高教授動向傳言有好有壞,我致以關懷。
26日晨再賦一詩,論及政治醜陋面,對家國有難極其感慨。26日晚間便接獲林兄告知,高教授恐遭不幸!當下我想到32年前,我離開城市移居苗栗山林的種種……。直言之,心有戚戚焉。
27日晨翻閱新聞,已經明文刊載“高銘盛教授失聯恐不測”,再細讀知悉其五五歲退休遷往東部……更加勾起我追憶離群獨居的日子。
於是,懷著沉重的心,寫下這首沉重的詩。
當然我未識高教授,但頗能臆測理解其“淡泊”心態與鍾愛“自然”的情懷。是以,憑藉個人經驗,追憶昔日情境,終而得此詩。
是謂:高人同好憐惜感同身受,
吾志不孤融入自然懷抱。